close

f_124692.jpg

 各位是否有經驗,當有人提供「心理測驗」時,就會想一頭栽進去,好奇自己到底是屬於哪一類型?

晚上出門時,遠遠看見黑暗中突然有東西一閃而過,就會又想靠近又不敢靠近去察看那到底那是什麼東西?

其實每個人的內心,都有一隻「好奇寶寶」,只是「好奇」的表現程度不同而已。

對於極度好奇的人來說,那怕只有一絲絲可能的線索,也會根據這條線索一路的找下去,直到真相呈現在自己面前才善罷干休;

對於好奇心一般的人來說,透過多方可獲得的資訊進行閱讀、比較,瞭解個大概就可以一解內心好奇心的「渴」;

對於凡事都不怎麼好奇的人來說,除非有人問:「對於這件事,你都不好奇嗎?」大概才會開口說:「那你說來聽聽。」,不過對方要是說:「我才不告訴你!」,內心也不會感覺到有什麼心癢癢的部分(攤手)。

 

那麼對於4-6歲時期的孩童而言,好奇心重要嗎?

如果是以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看法而言4-6歲學齡前的孩子,正好處於「因好奇而主動探索」與「因探索受限或擔心被責罵,而產生罪惡感、退縮的行為與心理」之兩大發展狀況,因此對於4-6歲時期的孩子來說,好奇心的發展特別重要。

如果是以孩子開始上學,進入到學生生活,好奇心運用在課業上,就會讓孩子有意願與動力,從教科書延伸到其他相關知識、進行探索,活學活用;但如果在學習上欠缺好奇心,所學得的知識會比較固著、侷限,學習的樂趣與意義也就相對降低了。

如果是生活上,太過於好奇的孩子,可能會不小心涉入險境,發生危險;不夠好奇的孩子,可能會讓自己的生活安於現狀,無法進步。

 

因此,事先進行「好奇心基因檢測」的好處是,幫助父母、孩子了解「基因定位」的優缺點,再予以生活習慣、學習上的調整與留意,可以即早幫助孩子找到適切的發展方式。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nfone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